这句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成语现在被沿用的范围已经很广了,而多多益善这一个词对于当时的韩信来说确实是一个豪迈而自信的回答,而不仅仅是一个开玩笑或者是不负责任的言论。
前面本站讲刘邦的一篇随笔我给大家做了个铺垫,这里就说说这个“韩信将兵,多多益善”。根据《史记》记载,刘邦在得到韩信之后——其实是抓到,问韩信:“我(刘邦自己)能够带多少兵呢?”韩信说:“不过十万。”刘邦又问韩信:“那要是你带兵,能带多少。”韩信说:“我韩信带兵,越多越好啊(臣多多而益善耳)。”
从这里的对话,司马迁想表现的是韩信的大将之才,超乎其他普通将领的不凡之处。
这得先从战争的特点开始说,咱们先说普通的打架斗殴,一个人再牛,那么10个打一个,这一个人肯定不是对手,如果是100个打10个道理是一样的。但是一旦这种打架斗殴的规模扩大,到1万个打1000个,概念就不一样了,这一1000个人不可能被同时分配到10个打一个。如果调动好1000人,相互掩护,徐徐前进,将1万人分为十个阶段瓦解,就有可能完胜;还有一点是,1000人在战争中和一万人,谁也数不清,一旦打起来,如果1000人占了初步优势,一万人中有些士兵难免会丢盔弃甲,这种逃跑的气氛蔓延开来,一万人的部队就可能溃逃。战争的规模扩大,人多的就不一定能战胜人少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案例屡见不鲜。
一个将领能够将多少士兵调动好、带领好,是其最关键的素质,能够做到多多益善的将领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多见。如果一个只会带1万人部队的将领让他去带了10万人,那么对于这些士兵来说无疑使很大的灾难。
这里引用《明朝那些事儿》里的一个论断——比如解放战争反动派的著名将领胡宗南,手下长期拥兵数十万,却一直被只有几万人的对手牵着鼻子走,最后被打得落花流水,倒不是他不肯用心,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他的黄埔同学最后给他下了一个定义——"胡宗南,也就是个团长。"
蚂蚁森林为我浇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