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叫“朋友如手足,老婆如衣服”。
从积极方面看,它强调了男人的义薄云天,肝胆相照;如果是女权主义者来诠释,这便是对女人的极端蔑视。衣服嘛,自然是冷了穿,热了脱,旧了破了,就可以弃之不顾。但“老婆如衣服”用在魏晋南北朝便是一个温暖的譬喻。
魏晋南北朝是个多事之秋,政权动荡,统治腐败。正因为无法建立强有力的统治秩序,所以文人名士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各种著述纷纷涌现。
为了躲避政治的戕害,文人名士往往修身养心,寄情山林。所以他们常常服用五石散,虽是毒药,但能让皮肤变得细腻滑嫩。娇嫩的皮肤自然需要更加精心的呵护。魏晋平民多穿粗布衣,文人名士虽不同于平民,但真正的名士也甚少能穿得上绫罗绸缎。即使绫罗绸缎,那新做的衣服,也是硌人的。
位居竹林七贤领袖地位的嵇康,一米九多的帅气男人,也为这个问题大伤脑筋。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他提出著名的“必不堪者七”,其中之一就是经常不换衣服,不洗澡,不得不捉虱子,挠痒痒,所以不能端端正正低做官长。
《世说新语》的贤媛门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桓车骑不好箸新衣,浴后,妇故送新衣与。车骑大怒,催使持去。妇更持还,传语云:“衣不经新,何由而故?”桓公大笑,箸之。
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桓车骑不喜欢穿新衣服,布太僵硬,对皮肤不好。旧衣服,软软的,柔柔的,熨熨帖帖。一次他洗完澡,夫人派人送来了新衣服,桓公顿时火冒三丈:别人不知道我,你还不知道吗?都老夫老妻了!于是催逼仆人把衣服拿回去。夫人又让仆人把新衣服送了回来,并捎来了话:“新衣服不穿,怎么会变旧?”言外之意就是你我风雨与共这么多年,我会不了解你吗。桓公哈哈大笑,高高兴兴地穿上了新衣服。虽然皮肤受点罪,但夫人的心意不可违。夫妻情笃可见一斑。
也许魏晋人士就是从旧衣服中体会到:老婆还是原配的好。所以,魏晋多出痴情汉。潘岳,后世美男子的标杆与旗帜,所谓“才比子建,貌若潘安”么。“掷果盈车”的典故想起来就让人忍俊不禁。馋侍贾谧自然是他人格中的败笔,无须讳言。但他对妻子的一往情深也是不可抹杀的。那一首首血泪凝聚的悼亡诗是那段爱情永不败落的花圈,供后人瞻仰,让后人叹惋。
王献之,那个练字要练十八缸水的孩子,成人后也是一翩翩少年。太美,无论女人还是男人,都是一种罪过。皇帝的女儿看中了他,非他不嫁,没办法,只好休了发妻。本来就体质羸弱,再加情致郁积,王献之得了重病,无药可医。家里请了类似今天牧师神父的人给他看病,来人让他忏悔此生做过的后悔的事。他说,此生光明磊落,唯一的错事,就是与郄家离婚。王献之也是英年早逝的典型。何谓情深?请看此君。
看看魏晋之前的两汉。开国皇帝刘邦,左一个夫人又一个夫人,搞得发妻吕雉人格分裂,兽性大发,不仅把他最宠爱的戚夫人做成了“人彘”,而且刘家江山也差点姓了吕。汉武帝,更是让后人津津乐道,借古讽今。看看白居易从他身上生发出了多少诗句:“汉皇重色思倾国”、“伤心不独汉武帝,自古及今皆若斯”、“武皇开边意未已”------且不说帝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可以为所欲为,但是文人就大有可观。司马相如飞黄腾达之后,就嫌卓文君人老珠黄,要聘茂陵女。那个能言善辩的东方朔,拿着骗皇帝的钱,差不多一年换一个媳妇。东汉《古诗十九首》中的《上山采蘼芜》,那个负心薄幸的“故夫”通过一大串的比较,还是得出了“新人不如故”的结论。也许见异思迁就是男人的劣根性。
有人这样说:何谓男人?就是婚前天天看你,婚后天天看报纸。当然了,报纸天天换换,老婆可不是说换就能换的。永葆新鲜的爱情是不存在的,那就让爱情慢慢老去,慢慢褪去棱角,慢慢柔和,像一件旧衣服,虽然色泽暗淡些,褶皱多一些,但穿在身上,贴心,舒服。
2012年10月25日 08:14 沙发